第九百二十三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(四)(第8页)
见姚仙之还是有点不以为然,老人叹了口气,"打败道德文章的,不是更好的道德文章,而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下三滥的稗官野史。往往几十万字的著作心血,都抵不过后世一篇几百字的艳情小说。"
姚仙之神色郁郁,因为想到了皇帝陛下,诸多民间私刻的艳本,至今仍然禁之不绝。所幸相较于当年文人雅士几乎人手一本的"盛况",一场大战过后,已经消停许多了。要知道当年最过分的时候,就连翰林院内当值的文官,都会有人看这些东西,书籍换了个封面而已。
姚镇笑道:"官场不比治学,怎么用君子和小人,是一门大学问。用得最好的人,称得上‘登峰造极’,可能还是陈平安的那位大师兄。不然你总不会以为大骊文武,都是无私心的正人、醇儒吧,是天生的能臣干吏吧"
姚仙之揉了揉下巴,"我要是能像陈先生,有这么一个算无遗策的师兄,啧啧。"
老人摇头道:"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其实有这样的师兄,压力很大的。都不说什么师兄是绣虎了,像那宝瓶洲的风雷园,你信不信,如果刘灞桥没有师兄黄河,说不定他如今都是玉璞境剑仙了,李抟景一走,一旦继任了园主,就由不得他喘口气,练剑有丝毫懈怠,但正因为有个黄河,刘灞桥就没有了那种一往无前的心性,我相信黄河之所以会赶赴蛮荒天下战场,除了自己确实想去那边练剑,也是给刘灞桥一点压力。"
一个家族,一个门派,大抵如此,当某一人太过瞩目,其余人等,难免黯淡失色,旁人要么生出惰性,躺在大树底下好乘凉,要么容易提不起心气。
比如他们姚家,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。
姚仙之试探性问道:"爷爷,你真不再劝劝陈先生"
要是爷爷真铁了心,极力劝说陈先生担任大泉王朝的国师,不敢说一定成,终究还是有几分希望的。
老人摇头笑道:"老而不死是为贼,倚老卖老更惹厌。多做成人之美的事,少做强人所难的事。"
姚仙之知道爷爷心意已定,就不再多说什么。
不料老人笑言一句,"再说了,要那虚名做什么,大泉真要遇到什么难关,需要你跟仙都山这边打招呼吗我看用不着。"
姚仙之赞叹不已,"姜还是老的辣。"
老人重新提笔写书,轻声笑道:"人生百味,无盐不可,无辣不欢。"
方才正写到了武将遴选一事,与孙子一番闲聊,没来由想起一句,便写下"刚健而不妄行"一语。
老人只写了几个字,便又搁下笔,转头望向窗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