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何日不是元宵(第5页)
眼前这位年纪不大的佝偻老人,若是生活在那段峥嵘岁月里,一定也会与他们并肩作战,一定也会作出无比年轻气盛的壮举吧。五言略微思量,开口询问一事,她是早有腹稿的,"请教文圣,道祖说道德,至圣先师的仁,小夫子的礼,亚圣的义,余斗恪守的规矩,陈山主苦苦追求的无错,
各自学问根祇,底色便不是功利吗"
妇人并无半点咄咄逼人的气态,更像是一种诚心诚意的请教、甚至是虚心问道。
老秀才说道:"要想真正掰扯清楚这件事,其实得问我那首徒。"
"要想讲好某个大道理,不止在心平气和的几句、几十句‘话’里边,更在最是消磨耐心的千百件‘事’上边。耐不得烦,便说不好道理。"老秀才笑了笑,"命名为功利也好,说成是事功也罢,无非是最大限度,在不损个人私利的前提下,孜孜不倦谋求众生最大的公利。此即天心,几近道矣。一理不
明,万理蒙昧。"老秀才缓缓道:"国之大事,唯祀与戎。三教一家,历来不是三教小觑兵家,而是既敬且畏你们法家。要说打江山,欲要得天下,当然少不了兵家,乱世之中,诸子百家,少了谁都成,唯独不能少了你们兵家。我虽是好拽酸文的读书人,却也敢认此理。披坚执锐,拳开天地,斩却荆棘,要为死气沉沉、上下不通、四面皆壁的昏暗世道,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,定要让那命贱如草的乱世,变成共话桑麻的太平盛世。兵家要是都不厉害,谁敢说自己厉害只是啊,等到大局底定,皇帝坐江山,文武守天下,又何曾容易了。任你立起万千法条,刑罚千万人,总归是不够的,远远不够。五言道友,你可知兵家为何很难立教称祖的根源所在反观儒释道三教,却要顺当许多绝不仅是姜赦当年‘意图谋逆’,铸下大错,导致兵家失去这个唾手可得的头衔那么简单的。你当然可以说,后世有太多三教子弟读坏了心思,念歪了经文,修偏了道法,可是你该清楚一个事实,至圣先师,道祖,佛陀,他们几个,气量,胸襟,眼界,道与术,都有。他们还不至于小气到故意针对你们兵家。你亦可以说有朝一日,以道侣姜赦的才情和手腕,当真兵家为尊了,一家独大,统一了人间,也可以让三教与诸子百家学问为辅,一起修补人心、世道,无非是分出个主次,怎就不成了还不是你老秀才,只因为屁股坐在文庙里边,有了亲疏,就要拉偏架非也,在我看来,若是追本溯源,就在于
三教宗旨,殊途同归,其根本学问,都在如何压制欲望一事上,慎独,寡欲,守心等等。""兵法兵法,兵家法家不分家。兵家太过顺从人心之欲望,一味推波助澜,擅长因势利导,挑动人心,虎狼之师,铁甲铮铮,势若洪水。斩将夺旗,以首级论功,
百战百胜,所向披靡,破阵灭国,人人皆想建立不世之功。单靠法家治水堵而不疏。粗浮人心一起,再想压下欲望,就是难上加难了。"
五言满脸讶异,这是第一次有人与她说这个道理。
裴钱欲言又止,刘羡阳轻轻摇头,示意她不必说什么,且余着。
老秀才自嘲道:"所以我不是信不过你们兵家,归根结底,我是信不过人性和欲望。"
"洪水滔滔,欲海扬波,世道的无形水位,高度在此……"
说到这里,老秀才伸出一只手掌,掌心朝下,平放在心口处的位置,往上稍微抬了抬,"既然压不下去,水位就会越来越高。"
刘羡阳睁开眼睛,说道:"避无可避,躲无可躲,弱者率先溺水。"
刘羡阳说过、调侃过甚至是当面骂过陈平安是烂好人之类的,很多难熬的事情,都是他陈平安自作自受,该他哑巴吃黄连。但是有一件事,刘羡阳连戏谑几句都不会,大概因为他们自己都是苦出身的缘故,所以在各自未来的生活道路上,他们都坚信要力所能及给所有像刘羡阳和陈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