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剑来陈平安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239章 山海一片神行(第9页)

  王朱抿起嘴唇。

  陈平安淡然说道:"不管他们在不在了,都不要让给予我们希望者失望。"

  王朱咬了咬嘴唇。

  陈平安双手笼袖,"只要你始终没有让齐先生失望,我今天是请求一位前辈不要出剑,以后不必求。"

  王朱转头望向这个昔年的邻居,她缓缓抬手。

  陈平安瞬间横移数步,神色充满了戒备意味。

  毕竟如今差了两境。

  王朱却只是眼神促狭,捋了捋鬓角发丝。

  陈平安脚尖一点,剑光如虹离开水府。

  ————

  太平世道,大地皆春,乡野炊烟稠密,有客从西边来,衣上犹沾杏花雨。

  落魄山,这天来了个道袍装束的清癯老人,腰系一只葫芦瓢,风尘仆仆,还背着琴囊。

  贾老神仙,刚好今天来此桌边喝茶,与如今已经高升为一山之长的仙尉道长殷勤叙旧。

  来客自称是庐山道士,洪承仙,号玉涧。因为没有想着登山,在道士仙尉那边就没有录名。

  老道士比较健谈,说是擅长弹雷氏所斫之琴,碰到了一个同样健谈的贾老神仙,相谈甚欢,老道士便取下琴囊,露了一手。

  贾晟赞叹不绝,发自肺腑点评一句真心话,"确是天籁,铮铮然,无烟火气,意非人间也。"

  其实像洪承仙这样假装"路过"山脚的练气士,经常有。只是像老道士这样,敢在桌旁落座的,没有几个。

  洪承仙喝着茶水,跟那位贾老神仙十分投缘,脚踩西瓜皮,聊到哪里是哪里,谈天嘛,就是话赶话,这会儿说起自己有个朋友,

  还算仕途顺遂,曾经官至一国礼部尚书。贾老神仙看破不说破,无中生友嘛。

  洪承仙继续说道:"贫道与之相逢于年少时,当秘书郎那会儿,认识了这个担任三卫郎的骄纵少年。"

  贾老神仙试探性问道:"起家官"

  洪承仙笑着点点头,自揭其短,"确是起家官,正是上车不落则著作,体中何如则秘书的那个秘书郎。"

  贾晟抚须笑道:"道友好家世,难怪言谈举止,如此风雅自然。"

  洪承仙继续说那个朋友的故事,浪子回头金不换,从一个横行京畿、行事荒唐的少年,幡然醒悟,开始用功治学,当了礼部尚书之后,与皇帝陛下曾有建言,掌国之君,治国之臣,虔诚信佛,自是好事,却不该一味谄法腴佛。若是竭尽百姓膏血,以供斋设,佛如有灵,岂肯应供。损国库、误农事、耗民力而得其福,则其福必过于所祈之福。修持佛法,可修来生之资。儒家的修齐治平,却是解决当今之务。第二任君主,改弦易辙,开始崇尚道家学说,转去毁寺灭佛。依旧是这位刚刚获封太子太保衔的老人,公开反对皇帝的灭佛崇道。理由是若说今日至近,来生至远,舍近求远,是错误的。那么来生至远,今日至近,便只看今日之明日,不看今身之来世,也是错误的。朝野上下,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,晚节不保。只有少数人,认为他是真正醇儒。

  说到这里,老道士抬起干枯手掌,轻轻拍打桌上的琴囊,"从年少到年老,都是莫逆之交,但是他当了官,贫道修了仙,难免渐行渐远渐无书了,时过境迁,故地重游,昔年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,老友家宅,杂草丛生,老木欹斜瘦韧,枝节如筋脉。独存一株古本海棠,依旧堪称风姿绰约,如一位孤芳自赏的绝代美人。"

  贾老神仙唏嘘不已,跟上一句,"不知几人有几回,曾经醉倒花影中。"

  崔承仙端起水碗,伤感道:"无解啊。"

  贾晟不太愿意评价此事,就只是端起碗,与崔承仙磕碰一下。

  就在此时,坐在竹椅上的年轻道士,冷不丁开口说道:"有解。"

  崔承仙转过头,笑问道:"何解"